
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 见习记者 岳炎霖 文图】10月28日,2025郑州航空港全球创业者大会在郑州开幕。郑州航空港区在会上启动了创投基金国元配资,揭晓一批创业生态合作伙伴,签约落地一批合作项目,“国际创业之都”再添新助力。

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:“在打造‘青年创业乐园,国际创业之都’上,航空港区有‘国家战略叠加优势、双循环枢纽优势、产业基础和集群优势、创新生态优势、开放体系优势和创业保障优势’六个方面优势。”
这些优势为创业者们和航空港区带来了什么?对于创业者们,郑州航空港区又拿出了哪些新举措?

完善创新生态,
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
今年8月,郑州航空港区印发了《加快构建一流创业生态 建设“青年创业乐园 国际创业之都”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围绕支持创业孵化载体建设、鼓励创投基金投资、加大创业项目落地支持、加大人才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26条具体举措。
“我们高质量搭建区内10大重点孵化平台,联合投资机构设立5亿元天使基金和50亿元产业母基金,多元化构建创业生态合作伙伴库,为创业生态建设夯实资源支撑和要素保障。”上述负责人说。
郑州航空港区提出,对新设立或新迁入创投基金(含天使),给予落户资金奖励。其中,对公司制创投基金实缴资本达到1000万元(含)、不足1亿元的,按不超过基金规模2%的比例予以奖励,最高不超过200万元。
在创业项目股权投资方面国元配资,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、产业链优势地位及核心竞争力的获奖项目,可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的股权投资支持。
同时,航空港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长20公里的双鹤湖科创走廊,布局省医学科学院、省中医药科学院、省科学院港区分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。完善“1产业+N研发平台”项目科技创新体系,规划建设中原眼谷、中原算力、芯片封装材料等30余个专业园区,形成从研发到中试到产业化、工程化的完整创新链条。
日益完善的配套政策和产业链吸引人才加速集聚,截至目前,郑州航空港区引聚院士、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团队600余人、青年人才11万余人,技能人才总量达14.6万人。

“硬核”产业加速聚集,
新能源整车产能占全省约80%
近几年,航空港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、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,规模产值不断扩大。
其中,电子信息产业以富士康、超聚变、龙芯、惠科等企业为头雁,2024年完成产值近6000亿元,全省占比超80%。
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比亚迪、吉利等企业为龙头,2024年生产新能源整车约55万辆,全省占比约80%,落地整车、电池、电机、电控及智能网联等企业60余家。
生物医药产业以中原医学科学城为载体,建成“AI+类器官芯片”等10大公共服务平台,注册企业达263家,主营生物医药类央企实现全覆盖。
航空航天产业去年以来43个项目签约落地,中国邮政航空枢纽、航天飞鹏无人机制造等总投资290亿元的重点项目抢滩布局。
现代物流产业方面,航空港区入驻各类物流企业500余家,打造全国重要的快递转运中心、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,带动全省货物运输周转量1.2万亿公里,居全国第一位。

多港联动,
枢纽地位日益凸显
作为双循环枢纽,航空港区搭建了航空港、高铁港、国际陆港、公路港以及正在布局建设的郑州水港等“空铁陆海”多港联动、多式联运体系。
“机场航线涵盖亚美欧主要经济体,国际陆港作为中东部地区唯一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,具备万列千万吨运营能力,我们还建成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,业务规模全国第二。”该负责人介绍。
“无论是从0到1的质变,还是从1到N的聚变,都能在航空港区这片创业热土生根发芽、拔节起势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也期待,未来能够联手全球更多的创新创业团队,打造世界级、国际化的‘创业文化’‘创业精神’‘创业空间’和‘创业环境’。”
责编:陶纪燕 | 审校:张翼鹏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古筝国元配资
垒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